全国版 安徽省 北京市 重庆市 福建省 贵州省 广东省 广西省 甘肃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海南省 黑龙江 湖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宁夏区 青海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四川省 上海市 陕西省 天津市 新疆区 西藏区 云南省 浙江省
 科技 频道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报纸网 |发布: 2021-3-15 01:29|点击: 142|来自: 互联网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将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为未来五年与更长远的2035年勾画出宏伟蓝图。


目前,信息科技领域涌现出很多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量子信息、新型半导体、区块链、大数据+。


想象一下,未来还会出现哪些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哪些行业将会出现重大突破?中国制造的机会在哪里?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我们先来听听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观点。


我想借用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的一份研究来说明上面的问题。

他认为未来五年,也就是从2021到2025年,全球科技革命将进入叠加爆炸的历史性阶段。

过去20年的全球科技爆炸式的发展,源于三个主要的基础:第一,信息技术;第二,算力技术;第三,人工智能。

未来五年很可能是以下三个革命的叠加,第一,量子计算代表的算力革命;第二,人工智能代表的智能革命;第三,物联网代表的生活方式革命。

影响科技革命的三大定律将会继续发挥作用:

第一,摩尔定律。


含义是,集成电路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两年就会增加一倍。

第二,梅特卡夫定律。


这个定律是指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连接的节点数的平方。

网络的价值跟互联网的用户数和端点数的平方成正比。

物联网的崛起,未来网络连接的端点的数量,除了人和人、人和物以外,又增加了大量的物和物的链接。


基于网络连接的物品数量巨大,互联网的价值会进一步爆发。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第三,颠覆定律。


这个定律原本的内涵是指科技技术革命具有指数特征,而传统的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是按照渐进的模式改变的。


科技革命的叠加效应加剧,就可能发生科技革命的连锁性和持续性的爆炸局面,近乎于宇宙大爆炸。

数字化,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正在加速到来。

未来五年,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很可能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变化在于超级数据的增长速度,超级数据的增长所需要的超级算力,超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数据时代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帮助人类完成向数字经济和数字化的转型连接。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消除,现在跟未来的界限,最终让人类向数字化转变。

最后,他还建议阅读比尔盖茨和马斯克推荐的三本书:《终极算法》《超级智能》和《终极发明》三本书。

基于以上的基本判断,在产业应用方面,基础的半导体技术,将会进一步的爆炸式发展,以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为代表的物联网,连接物品的数量将会爆发。

半导体革命会带动更多高速传感器产生,量子计算带来的数据传输手段和数据收集和边缘计算,包括云计算能力,会带动更多产业发展。

中国制造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下一个五年,智能生产、柔性制造将成为工业的主流。


借助网络大数据,以及对用户深度分类,满足精准个性需求加柔性制造的中国品牌将会崛起。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仍然存在。


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品牌厂商可以算出占社会大众70%以上人群的广泛性需求。


大量制造以及标准化产品仍然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从众心理会产生巨大的需求数量,基础性需求的巨量生产会进一步转移到低收入,低人工的地区。


中国智造将会在高科技助攻之下,逐渐进入全球中高端市场,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强的盈利能力。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那么,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是怎么认为的呢?


无论作为企业家还是白领、金领,我们看趋势最重要的要看大趋势和底层规律。


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和我们最近的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这个大趋势和底层规律是什么?


我曾经听已故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论坛,他说世界科技发展将围绕两条主线:


1、能量

2、信息


蒸汽机的煤炭时代成就了百年帝国英国,石油、电气化的新能量时代也成就了美国。


那么未来新的能量时代是什么?


那就是碳中和为主流的新能源时代,这也必将成就一个大国。


这个大国必然是排碳、减排的大国,这是谁?


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我们的中国


中国碳排放全球居首,远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


过去1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速达到38%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三名中,中国排放98.26亿吨,美国排放49.65亿吨,欧盟排放33.3亿吨。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点击放大)


我国能源结构中,原煤占据主导地位,清洁能源占比逐年上升。


从我国的发电能源耗用结构来看,目前仍主要以燃煤为主,清洁可再生能源占比不高,发电能源结构亟待调整。


长期来看,碳中和将是贯穿未来十年、30年的重要投资主题之一。


当前,我国已明确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同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多也已经将2050年作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日期。

短期来看,自习近平主席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中央各部委、各省政府大多出台了相关措施以推动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同时,碳中和也是近期地方两会和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今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级政府都在推动碳中和相关规划快速落地。


为什么中国这么重视碳中和?


看看相关的产业链就比较清楚了。


碳中和涉及行业众多,工业、交通、能源、农业、建筑、消费等行业都会受到碳中和政策的影响。


这些行业的升级转型,将会拉动中国新一轮的发展。


从实现路径上看,能源替代、源头减量、回收利用、节能提效、工艺改造、碳捕集都是潜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行途径。


不同的产业分为三个阶段:


1、发展阶段

2、起步阶段

3、研究阶段


详细请看文稿图


“第十四个”五年,科技会给中国什么机会?哪些行业会出现突破?

(点击放大)


细分五大方向,我参考光大研究所的报告,供大家对比研究分析:


1、源头减量:按照目前的碳配额发放标准,碳减排(碳捕捉)等方式的经济性尚未满足大规模市场化推广的需求,政府可能通过“能耗”等措施长周期进行供给侧改革。


产品能耗大户有:电解铝、硅铁(钢铁)、石墨电极、水泥、铜加工、烧碱、涤纶、黄磷、锌等。


需要关注是否发生阶段性冲刺,引发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2、能源替代:以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的新能源行业,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制造端、运营端在内的全产业链都将收益于碳中和对投资的拉动。


分行业来看,建议关注:


逆变器(贯穿风光储氢且更接近数字和系统概念,需持续关注格局变化):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


光伏(格局相对稳定,但是需关注潜在的新技术放量带来的格局变化可能):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福斯特等;


风电(寻找装机量的预期差):日月股份、明阳智能等;


储能(刚刚起步,市场广阔):宁德时代、派能科技、永福股份、国轩高科;


氢能与燃料电池(关注成本下降曲线):亿华通-U、潍柴动力;


锂电新能源车(中游格局相对稳定,上游及芯片弹性较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杭可科技;


光伏/风电运营商(平价后量/现金流稳定性提升,未来有部分CCER收益):太阳能、节能风电、龙源电力(H)、大唐新能源(H);


锂电回收(市场蓄势待发,关注产业链配套):格林美、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华友钴业、光华科技;


充电桩(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特锐德、盛弘股份、中恒电气、许继电气、国电南瑞。


3、节能措施:利好相关设备公司,建议关注汇川技术;


4、回收利用:利好再生资源——废钢、电池回收、垃圾分类及固废类,相关标的建议关注:


废钢利用:华宏科技;


电池回收(市场蓄势待发,关注产业链配套):格林美、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华友钴业、光华科技等;


垃圾分类:龙马环卫、盈峰环境、瀚蓝环境、ST宏盛、伟明环保、旺能环境、三峰环境;


再生资源:中再资环


5、工艺改造:电池技术升级、智慧电网、分布式、特高压、能源互联网、装配式等方面,相关标的建议关注: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南网能源。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丨罗英凡

 

 

分享到: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查报纸网 www.cbzw.com.cn)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2-2021 查报纸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会员积分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