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 安徽省 北京市 重庆市 福建省 贵州省 广东省 广西省 甘肃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海南省 黑龙江 湖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宁夏区 青海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四川省 上海市 陕西省 天津市 新疆区 西藏区 云南省 浙江省
 科技 频道

科技为演出带来了什么

报纸网 |发布: 2021-3-9 18:41|点击: 136|来自: 互联网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舞台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爆出圈,连续登上微博热搜。2月25日晚,河南卫视2021元宵节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再次在网络上掀起热潮,观众为节目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所折服,也被其科技力量所惊艳。

无论舞台艺术、电视节目还是旅游景区的表演项目,科技始终在各类演出中扮演重要角色。优秀的演出作品、产品总是能将科技与主题内容、艺术表达相结合,打造出色的视听体验,甚至赋予传统艺术样式以不同的载体和生命。而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给传统演出行业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如何平衡二者关系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

演出中的科技元素不容忽视

与人物、故事、思想主题相比,演出中的科技元素探讨得较少,事实上,科技不仅为演出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更为提升视听效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以《唐宫夜宴》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灵感与素材,而借助“5G+AR”技术,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融为一体,再借鉴电影蒙太奇思维予以剪辑呈现,就打造出了令观众拍手叫绝的爆款。据介绍,录制时,演员们在舞台录制了一遍,又在棚内录制了一天,之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合成,才营造出了“人在画中行”的观感。

类似的技术和观感在青年人聚集的“文化社区”B站也可看到,比如“二十四伎乐”“古琴诊所”等以民乐演奏为主要内容的主播推出的作品中,演奏者身穿古风服装,再通过视频技术让他们看起来如同置身古画,技术的运用让音乐在优美动听的同时,也具备了观赏性。作曲家叶敏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音乐应该被定义为视听艺术,不仅诉诸听觉,而且追求赏心悦目。这一变化是观念的升级,而观念的变化常常以技术的更替为基础和前提。

各类演出中的科技元素不容忽视。对于舞台艺术来说,可移动景片、多媒体技术等已经屡见不鲜,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堪称融合运用多种技术为作品服务的典范。舞美设计师秦立运使用了26块可移动背景板将舞台隔成“72家房客”,可移动背景板在电脑编程的统一调度下,腾挪旋转,配合多媒体投影,逼真地呈现了全剧的不同场景。该剧的灯光设计与多媒体技术营造的“下雨”效果相配合,形成一种景物在雨水的冲刷下淡化、朦胧的感觉。导演韩真认为,这样的艺术处理既符合上海阴雨绵绵的自然气候,又能表达新中国成立前夕笼罩在上海的压抑气氛,同时烘托主人公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信仰和精神。

不撒汤漏水,也不喧宾夺主

技术的发展让创作者手上拥有了越来越多“武器”,有时难免眼花缭乱,个别作品太强调技术运用,以至于只见技术而不见“人”、不见“艺”。譬如,有些音乐会灯光设计太过花哨或太过昏暗,观众甚至看不清舞台的演奏者;还有的舞台演出生硬地加入多媒体,不仅不能为演出增色,反而妨碍了观众欣赏演员的表演,这都是滥用技术手段带来的问题。正如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秘书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胡耀辉所说:“自从有了人工光,黑暗从此充满魅力。”有时候,不用技术比用技术还要困难许多,其中的关键是认清技术与艺术、与思想表达的关系。

实际上,即便是灯光秀这类以技术为主要卖点的演出活动,也要在技术背后有所表达,上乘的技术运用总是既不撒汤漏水,也不喧宾夺主,为表达服务、为观众服务。

看过人偶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的观众一定会对其中高达3.2米的大型象偶印象深刻。打造象偶,数十人的制作团队奔赴云南西双版纳采风,充分了解大象之后,开始设计制作,采用高科技和传统制偶技艺,以不锈钢、碳纤维和木板撑起骨架,使用一种特殊泡沫拼接成身体,尽量减轻象偶的重量,以便演员操控。与此同时,华东理工大学的科研小组还为象偶定制了数控技术,使得一些超出演员操作范围的动作也能自如完成。该剧制作人表示,主创将科技手段转化为舞台表演,隐藏在形象之下,尽量不让观众注意到技术的存在,而是还原一头符合动物天性,动作、表情丰富,拥有思想感情的真大象。

科技打破“次元壁”

科技的发展、运用不仅让各类演出获得更好的视听效果,而且打破了“次元壁”,让原有的艺术形式有了新的载体和表达方式,甚至扩大了演出概念的边界。

2019年,上海京剧院与腾讯游戏《天涯明月刀》合作游戏春季京剧主题版本《曲韵芳华》,京剧演员体验了电影大片常用的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技术,将舞台上的身段、神态在游戏内还原,并拍摄本次合作纪录片《创作者手记曲韵芳华》,将京剧文化全方位引入网络游戏,创新了京剧艺术的呈现形式。担任此次合作艺术顾问的上海京剧院丑行名家严庆谷在合作纪录片中表示:“剧场艺术的受众只有千人左右,在电视上播出也就是几十万观众欣赏,而借助技术手段在游戏中植入,就可能会有上千万的年轻用户体会到京剧的魅力,或者身体力行地尝试演绎京剧名段,从而更广泛地传播国粹京剧之美。”

技术不仅让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了新的展现方式和传播渠道,而且拓宽了演出概念的外延,过去一些通常不被认为是演出的项目、活动,渐渐有了审美价值,这一趋势值得关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新年音乐会――扬帆远航大湾区》大量运用了无人机编队,配合多个节目演出,1400余台无人机组成的悬浮天幕与外拍设计巧妙结合,随着音乐起伏变幻色彩和形态,不仅为音乐服务,其本身也具备很高的审美价值。这并非无人机首次参与演出。在旅游方面,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在2017年时就将无人机编队表演引入主题乐园当中,将无人机与烟火秀、激光秀、喷泉汇演、水上飞人、摩托艇特技等元素相融合。2020年12月31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与广州长隆度假区进行跨年夜双地联动,分别将无人机与焰火、灯光相结合,成为颇具观赏价值的表演项目。在2020年至2021年的跨年夜,武汉欢乐谷等景区也同样采用了无人机表演。

技术赋予未来无限可能

以前,人们对演出的讨论通常是现在时的,更多是过去时的,而技术与生俱来的未来属性则带给演出更加丰富的思考维度和更加开放的延展空间。

当沉浸式话剧《无人入眠》这类的演出项目逐渐流行、越来越多,传统的演出概念就已经开始松动。在“道略演艺”于2020年11月所作的《在线演艺大咖答卷》中,“Sandbox砂之盒”创始人楼彦昕介绍了VR沉浸式剧场为互动表演带来的新变化:依托技术的发达,部分演出已经无需舞美、灯光等设施,演员也不必聚在一起,在各自的线下空间找一块空地即可,只要演员同时表演,就可以通过测试捕捉技术进入特定的虚拟空间并在此实现观众和演员的互动。这类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演出的组织、运作形式和观演关系,这不仅扩大了演出概念的边界,甚至对传统认知中的演出概念提出了挑战。

技术不断丰富、刷新着演出概念的内涵,给观众带来日益多样化的视听“奇观”,同时也让曾经的“奇观”逐渐变成当下的“日常”。被全息技术、VR、AR等洗礼的当代观众已经不太可能想象百年之前第一次看到电影的观众是如何激动兴奋,而技术的发展进步也终将让今天的“奇观”变成未来的“日常”。以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新的技术必定会不断涌现,学者仿照智商、情商的说法提出了“技商”概念,演出行业从业者在感叹、欣喜之余更应该适时调整观念,如何处理自身与技术的关系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分享到: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查报纸网 www.cbzw.com.cn)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2-2021 查报纸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会员积分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