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 安徽省 北京市 重庆市 福建省 贵州省 广东省 广西省 甘肃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海南省 黑龙江 湖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宁夏区 青海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四川省 上海市 陕西省 天津市 新疆区 西藏区 云南省 浙江省
 专家 频道

詹永新: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专家,但恰恰最缺少中国问题的专家

报纸网 |发布: 2021-3-8 05:12|点击: 109|来自: 互联网

中国的迅速发展和面临的各种挑战给智库带来了更大空间和更多需求,同时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社会实践的丰富多彩给智库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是中国智库发展的大好时机。只要我们的智库能把握时代脉搏,专注练好内功,服务国家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坚持客观理性,就一定能实现中国智库的大发展。

詹永新: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专家,但恰恰最缺少中国问题的专家

当前,中国智库对政府决策、企业运作的影响力正在上升,对社会舆论和公共知识传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形势的发展和国家的需求对智库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建设和发展智库

首先,我们所处的外部条件的特点是格局演变剧烈,矛盾尖锐复杂,形势发展迅速。全球正面临单边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疫病流行以及经济衰退等多个挑战。各国社会思潮涌动,各种观念意识碰撞。这样一个局面既是一个变局也是一个乱局。引发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是民族、宗教、社会矛盾的激化。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实力达到巅峰,并试图建立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也就是它的永久霸权。三十年过后,人们发现,历史并未终结,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制度也未完胜。美国霸权没能带来稳定与和平。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制度竞争依然存在,有时甚至还很激烈。不仅美国治下世界无和平,美国也自身难保。9.11事件发生在美国,2018年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新冠疫情美国又受创最重。尽管美国仍保持超级大国地位,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的兴起已经是公认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大趋势还是多极化、多元化。变化就意味着动荡,当旧秩序正衰落而新秩序尚未建立时,局面就必然是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多变而模糊不清。从历史上看,通过战争建立起新的秩序,是一个剧痛而较为短暂的过程。通过力量对比而逐渐改变现有秩序将会经历反复的过程和较为漫长的时间。

詹永新: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专家,但恰恰最缺少中国问题的专家

其次,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影响力、塑造力都在上升,同时如同正反作用力相等,阻力和成本也会增加。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总在中间活动的肯定是主角。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由它的实力以及它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决定的。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完成了全面参与国际体系和国际事务的进程。此后,中国的国力迅速提升。200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5%,而美国经济总量约十万亿美元。2010年,中国的经济达到5.75万亿美元规模,占全球的近10%,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4.6万亿美元,占世界23%。中美经济总量之比在十年间由1:10变为4:10。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增至14万亿美元,占全球16%以上,美国是21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近七成。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而美国经济则下跌3.5%。美国已经听到追赶者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诚然,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还较低,但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国际关系中经济总量代表的是国力的强弱。更为重要的是,真正使美国感到焦虑不安的还不仅仅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而是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也就是一种与美国不同的政治制度、发展模式、文明体系。美国要维持其霸权就很难接受中国的成功,因此中美两国的矛盾是结构性的,博弈是战略性的,中美之间的博弈将会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整个过程。

第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范围有了突破性的拓展,进而给相关的治理带来了新课题。以往人类基本上是在自然空间活动,也就是在陆地、海洋、天空、太空。现在是同时在两个空间中进行,除了自然空间还有一个信息空间。两个空间同时运动,其运动方式和规律不同于单纯在一个空间中。比如,在信息空间中,人和人之间的阶层、职业差异会淡化,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会降低,社会发展可能更趋扁平化。又如,由于阈值、软差错的变化,社会人群有可能更易偏激、分裂。所谓阈值是一个表述临界值的概念,是指一种刺激能引起应急组织反应的最低值。在一个信息空间或者是同时在自然空间和信息空间,阈值可能会比较小。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比较小的刺激能引起一个比较大的波动。软差错是用来表述不确定性,发生的地点和效应完全是随机的一种错误。在信息空间里,出现软差错的概率反而会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人群很可能容易极端化和情绪化。目前看,人类社会的运行模式和治理体系还不太适应这样的变化,我们比较习惯的是单纯在自然空间考虑问题。在两个空间里,采用旧有的方式进行治理可能会造成缺失,特别是当社会发展扁平化,只会用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可能难以完全有效或会付出较大的成本。

第四,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对智库建设形成挑战。机械是对人体力的替代和拓展,人工智能是对人智力的替代和拓展。过去都说,在机械化的时候人被机械代替了。那么,智库难道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吗?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计算出很多行业的人工替代率,发现包括翻译、记者都有可能被替代。

人们现在对数据、算法津津乐道,并尝试运用于研究国际问题。2016年美国大选时,有人用大数据预测了选举结果,认为特朗普会胜选,预测准确。此次又用大数据作了预测,认为特朗普会赢,结果错了。从技术角度说,用大数据作预测有了50%的成功率。我们智库对选举结果的研究往往也是张三可能赢,李四也不排除赢,实际是两面下注。用大数据与用人工作预测实际效果相差不多。同时,研究人员还有一个防止被数据、算法带着跑的问题。此次美国大选时,一些人就喜欢用义乌数据来说事。如此看来,智库不仅有一个如何防止被替代的问题,还有如何处理海量的信息和如何面对数据冲击的问题。

詹永新: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专家,但恰恰最缺少中国问题的专家

二、面对多重挑战应如何开展智库建设

现实中的多重挑战对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管是官方智库还是民间智库,不管是综合型、咨询型智库还是专业型、研究型智库,以下几点是需要坚持的。

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动员,也需要鼓动和讲故事,更需要观风云,做谋划。智库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提供智力服务,不单纯是讲故事、搞公关。智库提供的是智力产品,调查研究就是其生产过程。调查是实事的过程,研究是求是的过程。因此,真实是第一位的。如果智库不说真话,不沉下心来探索实际问题,就会造成误导。既然提供的是智力产品,那么在生产的全过程中都应坚持实事求是。人不同于机器,机器是根据输入的数据靠一定的算法来运行的。机器不会对产品的对错负责。人是有立场有道德有历史观的,也能运用辩证思维超越线性思维。这也许是人工智能在现阶段还不能替代智库的原因之一。智库的建设应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完善和加强自身特有的强项。

二是要坚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专家,包括研究国别的专家,涉及经济、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但是我们恰恰最缺少的是中国问题的专家。国外的那些扛着什么主义的大旗,创立什么理论的大牌学者,其成就大都是源自于对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且都是服务于自身的利益。傅高义教授是美国著名的日本问题和中国问题学者。他在其著作《日本第一》的新版序言中,表明了为何此书的副标题是“对美国的启示”,他研究日本是为了帮助美国对日本进行健康的应对。反观我们自己往往介绍别人的东西相当精细,一说起来人家的主义滔滔不绝。介绍自己的情况常常缺少深度,缺乏自信。这种现象过去亦有过,如言必称希腊。现在除了言必称外国外,还有一个言必称孔老夫子的现象,就是喜欢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找几句话来证明自己。国人是相信权威的,孔子说了,老子说了,或者明朝、清朝的说了都比你高明,别人听了就无话可说了。作为智库首先应眼睛向内,扎根本国,即便是专业研究国际问题也应服务本国。中国并不缺乏实践,在经济、社会、外交等领域都有开拓性的或独特的实践,但缺乏理论的总结。用西方的理论或用中国传统的儒道释都无法准确描述、解释、总结中国的宏伟实践,更不用说提供指导。当中国的发展处于追赶阶段,借鉴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需要“倒爷”,不仅“倒”物品,也“倒”理论。现在既然要复兴,要超越,将来还要引领,就不能只当“倒爷”,必须提出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中国的智库建设应适应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而且最好有所超前。智库能提供创新型的智力产品,才能有助于国家实现超越式发展。此外,还有一个话术的问题。现在我们基本上是反应式的,人家说了你什么之后,你再去反应。智库应该多主动提出话题,必要时制造话题。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关注度短暂,注意力分散,话题转变迅速,很容易受第一波信息的影响。说晚了即便很周全也失去作用。要改进中国的话术,就应从应对式逐渐发展到塑造式。否则的话如何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角和引领者呢?一国的影响力体现在对国际关系、国际体系的塑造和对国际问题的解决。智库要提升影响力,就必须要立足中国,不仅是发出中国的声音,更要提出中国的方案,这样人家才能感到你说话的分量。

三是坚持客观理性。在信息化社会,并不缺少信息源。人们更需要的是对所出现的现象作出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智库要避免情绪化,不能随大流,更不能为了吸粉、获赞而煽风点火。当社会出现躁动和人群出现偏激时,智库不能失智耍“酷”,还是要坚守自己的初衷和本分。智库应该提供的是能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案,而不是吸引眼球、引发轰动的广告。针对E时代的一代新人正成为社会的主力军,智库提供服务时,一方面要能适应他们的需要,一方面也应在深度和理性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特别是要在突破信息牢笼、修正情绪化认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智库当然可以做一些宏大叙事的项目,但亦要防止空而不切。身处大变局,面对大挑战,更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坚持问题导向,分析实际情况,提出有利、可行的方案或者建议。智库的影响力不仅是话语权,光是大嗓门、使劲吼是不行的。否则,你说了半天,不是没被听见,只是人家不感兴趣,觉得不管用,也就不会在意你说的内容。

中国的迅速发展和面临的各种挑战给智库带来了更大空间和更多需求,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也将给智库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机遇。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社会实践的丰富多彩给智库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现在中国既是物质产品的庞大市场,也是精神和智力产品的庞大市场。可以说,当前是中国智库发展的大好时机。只要我们的智库能把握时代脉搏,专注练好内功,服务国家需求,就一定能实现中国智库的大发展。

(作者詹永新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PECC)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前驻外大使)

 

 

分享到: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查报纸网 www.cbzw.com.cn)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2-2021 查报纸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会员积分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