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 安徽省 北京市 重庆市 福建省 贵州省 广东省 广西省 甘肃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海南省 黑龙江 湖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宁夏区 青海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四川省 上海市 陕西省 天津市 新疆区 西藏区 云南省 浙江省
 文化 频道

委员建议用好用活考古成果 让青少年跟上文化自信“节奏”

报纸网 |发布: 2021-3-5 13:30|点击: 141|来自: 互联网

委员建议用好用活考古成果 让青少年跟上文化自信“节奏”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接受中新社、中新网专访。 李超庆 摄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接受中新社、中新网专访。 李超庆 摄

(两会访谈)委员建议用好用活考古成果 让青少年跟上文化自信“节奏”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题:委员建议用好用活考古成果 让青少年跟上文化自信“节奏”

作者 李贵刚 李明明 李超庆

“利用科技手段将文物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两会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好用活考古成果,推出相应的文创产品,能促使青少年跟上文化自信“节奏”。

牛年春节,河南春晚火了,《唐宫夜宴》等节目采用新鲜、现代的方式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受到年轻人追捧。实际上,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文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年龄层趋于年轻化,来博物院参观的年轻人亦不占少数。

2020年12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河南省有26家博物馆上榜。其中,像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等更成为了当地民众主要的休闲文化场所,还曾掀起过一股“周末带娃好去处,学习娱乐两不误”的热潮。

不仅如此,伴随考古人、博物馆人从幕后走到台前,坚守大漠50余载的“敦煌女儿”樊锦诗成为钟芳蓉等青年学子崇拜的“偶像”;单霁翔等博物馆“看门人”成为“网红”。

“上述现象让考古这门冷学科,越来越频繁地走进青少年、走进公众的视野。”马萧林说,这也为用活考古成果、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探索了路径。

“考古成果是青少年认识历史、传承文化的鲜活教材。”马萧林认为,要依托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场所,将考古成果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文创产品、数字化体验、沉浸式互动,让民众看得懂、感兴趣、想参与、有收获感。

他表示,要了解青少年富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天性,适应青少年圈层化交往、网络化生存、个性化表达的特征,创新主题研学、游戏动漫、职业体验等方式,增强考古成果转化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有效运用新手段、实现新表达,发挥考古成果在青少年认知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独特优势,更好彰显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

马萧林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被抢购一空为例,指出“我们需要研究青少年的兴趣点,要适应青少年的表达方式”,创作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文创产品。

他透露,河南博物院未来还将继续加强与青年人的沟通,让他们也参与设计,比如职业化的体验或者游戏、动漫等。“我们会陆续推出更多的文创产品,让青少年喜爱上文物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马萧林建议,要拓宽中国考古国际化视野,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要加强人类文明比较研究,持续开展中外联合考古,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的中青年专家,加快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

同时,要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多语种、全媒介传播,让世界看得到、看得懂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从而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知己知彼,既了解我们中国考古,也了解世界考古,这对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的影响力有很大帮助。”马萧林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查报纸网 www.cbzw.com.cn)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2-2021 查报纸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会员积分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