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 安徽省 北京市 重庆市 福建省 贵州省 广东省 广西省 甘肃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海南省 黑龙江 湖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宁夏区 青海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四川省 上海市 陕西省 天津市 新疆区 西藏区 云南省 浙江省
 专家 频道

对话国家卫健委专家卢清君:远程医疗不该成为虹吸病人的工具

报纸网 |发布: 2021-3-3 00:46|点击: 176|来自: 互联网


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永远都是平稳过渡的,互联网也不能改变这点

对话国家卫健委专家卢清君:远程医疗不该成为虹吸病人的工具


文 | 《财经》记者 辛颖

编辑 | 王小


在中日友好医院,有超过一半的互联网复诊患者,因为买不到药退号。


因为医保目录中有三分之二的处方药,不能在线上购买或配送,剩下的三分之一还因各地医保目录不同而受阻。这些药,仍牢牢地绑定在实体医院。


反观线下,疫情平复后的医院又是人头攒动,想要在中日友好医院做肺部CT,排期一个月;手术的患者,要等长达三个月。面临这样“看病难”问题的患者仍不在少数,尤其是想在顶尖医院求医的人们。


缓解“看病难”,互联网医疗一度被寄予厚望。新冠疫情是对互联网医疗一次最好的推广。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900余家互联网医院,比2019年同期的三倍还多,公立医院、民营资本、互联网平台纷纷加码。


一片热火朝天中,作为互联网医疗在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以及国家卫健委、医保部门相关政策制定的深度参与者,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发展办主任卢清君保有自己的冷静。他在新春伊始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剖析,“公众看到的互联网医疗,是被很多概念包装过的,甚至连投资者都会被套牢的骗局”。


免费的服务,更不敢要


《财经》: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最核心的力量,很多互联网企业想合作,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医院并不愿意接受。


卢清君:对医院免费就是错的。企业免费背后的成本从哪补偿呢?


《财经》:企业也许是获得数据,也许是其他的增值服务?


卢清君:那就是欺骗。商业模式中掺杂了欺骗,怎么可能还是正常的商业机制呢?你既然给我提供技术服务,为什么要免费,成本肯定要从别处骗的。


公立医院是非盈利机构,基本医疗服务是民生、公益行业,商业投资概念和测算逻辑在这是行不通的。投资是因为市场有需求,投资者有利润空间,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只是补偿成本。


就算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把所有的医疗服务放开市场化,也有国家保障成分在里边,只不过是比例不同。所以医疗行业的运营机制不能拿纯市场经济的模式来套,这是不妥当的。


《财经》:中日友好医院如何选择技术合作方?


卢清君:我们有多家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企业,至少有6个在规模化的运行,还有七、八家专门负责运营。


选伙伴的时候,首先是三观要一致,企业不是到医院里来赚钱的;第二,企业要有自己明确的盈利模式,利于医疗机构测算医疗服务成本,而不是坑蒙拐骗,不能用不正当手段补贴。医疗服务的收费非常清晰,你不能拿一项去补贴另一项,这是违法违规的;第三,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要有实际执行能力。


《财经》:医疗行业不应该采用补贴大战?


卢清君:允许。但是只靠补贴大战,没有核心盈利模式,企业肯定活不下去,最终资源有枯竭的时候。


对医院来说,跟企业合作数年后,企业资源枯竭跑路了,医院的事情谁来干?患者的利益谁来保障?所以企业一定要有健康运行的机制,还要有点情怀,想要追逐短期利益不行的,医疗服务的成长周期很长,业务体量是一点点增加的。


《财经》:中日友好医院跟企业签合同的周期是多久?


卢清君:一年,或三到五年。


《财经》:一年的周期不是很长?


卢清君:开头不能长了,医院要看企业的表现。如果一次性签时间太长,企业不专注业务,打着医院的旗号去招摇撞骗的话,对医院的执法成本太高,是绝对不合适的。所以先短时间合作,签一年看看效果,再决定是否签三年或是五年。


医院本着一个开放包容的原则,对在这个领域发展有意愿的企业、业务扎实的企业,还是扶持。


《财经》:在选择合作方时,会因为医疗数据敏感,优先考虑国资企业吗?


卢清君:选择依据不是有没有国资,关键是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不是规范化运行,比如一言堂式的家族企业肯定不能考虑。我们的合作方里,既有国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关键是做好医疗数据管理和安全保护制度。真正专注做医疗技术供应商的企业,都适合合作。


有很多企业只是依靠讲故事去骗投资人、骗市场的钱,这类做法行不通了。很多初创者往往会陷入自我联想的商业模式,比如,有人设计糖尿病患者管理APP时,只考虑了全国有数亿糖尿病患者,假设每例病患收1元,一年就能有过亿元的流水。但是它既没有专家资源,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患者的需求,更没有解决医生的需求,也没有解决政府的需求,如何能落地就成了问题。


很多创业者梦想着能通过互联网垄断市场,或者成为寡头,这只是梦想,实际上他是不可能做到的。过去10年间这样投资项目太多了,早就走不下去了。现在投资人也不那么好骗了,只有具备合理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融资计划。


虹吸病人,不一定挣钱


《财经》:远程医疗形成规模化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虹吸地方病人的情况?


卢清君:线上远程医疗肯定是要转化到线下的,因为线上治不了病,但不会导致更多的患者到北京来,因为就算患者提出来想到大医院来就诊,大医院也未必接待得了,现在大医院门口的患者已经排数月后了,也没办法再虹吸了。


国家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远程医疗协同网络,每家医院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当病人需要到线下就诊,协同网络可以协调地方医院来接诊。协同网络定期给地方医院的医生开展培训,提升基层医师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是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刚开始信任度低,周边有人体验了、口碑好了,很快就能扩散开。


中国现在的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医生能力差距很大。我不敢说互联网能缩小多少差距,至少能让基层的医生有专科老师指导,这是互联网医疗在中国能够发挥的一个非常独特的作用。我相信将来在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这个模式也会非常有借鉴价值。


《财经》:在远程医疗过程中,很多上级医院医生用的药品,基层没有,这也被认为远程医疗虹吸患者的原因之一。


卢清君: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是不多。现在药品配送物流很发达,基层没有的药物,可以药品电商配送,或者由厂家配送。


药的问题很简单,关键问题还是人。基层医院即使采购了高端医疗器械,但是如果技术不行,手术做不了,还是留不住患者。所以关键还是临床技能培训,基层医生能力提升了,以后的常见病患者就可以在当地治疗。


国家正在努力消除不同层级医院药品目录之间的差异。北京市卫健委、医保局等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消除各级医院的药品目录差异。


《财经》:全国的医院都在做远程医疗,它们能控制好虹吸问题吗?


卢清君:我知道很多医院就是想虹吸病人,虹吸资源,连医生都想虹吸上来,所以才制约了远程医疗的发展。


《财经》: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卢清君:监管、考核、评价,是对整个医院的综合评价体系。各级医院的手术量、住院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药占比等都被纳入考核,不同医院考核指标不同。还有医保支付等经济杠杆,比如国家医保局在推行的DRGs支付方式,就是手段之一。DRGs是按照病种分级支付的,三级医院虹吸了一些常见疾病患者来住院,最后医保支付的少,医院收入反而降低了。占用了医生的时间、占用病床,都收不回成本,可能连医生奖金都发不出去。


《财经》:各省级都在研究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建设,难点在哪?


卢清君:怎么管、管到哪、尺度多大,是否每张处方都要监管?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因为国家层面仅仅制定了监管原则,有些地方执行比较激进,有些地方执行比较保守,激进的遇到了很多问题,保守的被人诟病,各有各的难处。国家卫健委也正在研究制定监管细则。

 

 

分享到: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查报纸网 www.cbzw.com.cn)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2-2021 查报纸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会员积分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