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 安徽省 北京市 重庆市 福建省 贵州省 广东省 广西省 甘肃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海南省 黑龙江 湖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宁夏区 青海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四川省 上海市 陕西省 天津市 新疆区 西藏区 云南省 浙江省
 评论 频道

表兄弟之间的反目成仇 - 聊聊一战前英德的竞争与心结

报纸网 |发布: 2021-2-12 08:54|点击: 137|来自: 互联网

表兄弟之间的反目成仇 - 聊聊一战前英德的竞争与心结

文/老C


1、

1837年,维多利亚登上英国女王之位,1901年去世,在位64年。维多利亚时代也被称为英国的全盛的黄金时代。

维多利亚的长女嫁给了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女王的第一个外孙就是一战期间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维多利亚的长子,是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而女王的第一个孙子,就是一战期间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

从维多利亚到现在的英国王室,本来叫做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House of Saxe-Coburg and Gotha)。这是一个源自德国的家族,一战时因为反德情绪,才从德国姓哥达(Gotha)改为英国姓氏温莎(Windsor)。

然而,血缘的紧密关系,并没能阻挡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在二十世纪的头十四年,走向相互忌惮、仇恨、敌对,并最终走向战争。

2、

1875年,英国生产了世界47%的生铁,和38%的钢,英国的生铁和钢产量与德国相比,有两倍左右的优势。然而仅仅11年后,1886年,美国的钢产量超过了英国。18年后的1893年,德国的钢产量也超过了英国。1900年德国钢产量达到了662万吨,英国498万吨。一战前的1913年,德国钢产量达到了1894万吨,英国只有779万吨。德国是英国的2.4倍。

英国人对当时德国工业增长的更直观体验,来自于大规模替代英国本土和海外产品的德国出口品。1890年到1913年间,英国对德出口翻了一番——但还是只相当于英国自德进口(在此期间翻了两番)价值的一半。1896年的一本畅销书《德国制造》警告英国人,“一个庞大的商贸国家正在以我国的繁荣为代价迅速崛起,并与我国争夺世界贸易霸主的地位。”

经济上优势的丧失,和世界霸权被挑战的危机感,让英国和英国人产生了对德国莫名其妙的恨。仇德情绪(Germanophobia)在英国蔓延。在普法战争刚结束的1871年,一名英国作家就撰写了一部小说,描写想象中的德国入侵英国。

1897年,英国报纸发表了下面的言论:“如果德国明天消失了,世界上所有的英国人都会变得更富有一些。国家之间曾为了一个城市或继承权而进行几年的战争。它们难道不会为每年数亿英镑的贸易而开战吗?德国舰队的扩充只会使英国对它们的打击更为沉重,他们的舰只将很快沉入海底,或者被拖到英国海港。”

英国媒体《星期六评论》宣称:”如果英国希望保持自己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优越性,威胁英国的民族需要被消灭掉”;“做好与德国开战的准备,因为德国必须被毁灭。“("be ready to fight Germany, as Germania delenda est" )参见 by oded. Y. Steinberg

最后一句话来源于古罗马时代。罗马元老院议员老加图曾以大使团队一员的身份拜访过迦太基,回国之后此人在每次演讲的结尾均会明确喊出“delenda est Carthago!”,即“迦太基必须毁灭!”。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罗马毁灭了迦太基,全部迦太基人变成了罗马的奴隶,城市被彻底平毁。

目前,也就是推特上有些人叫嚣几句”中国必须被毁灭。“,美国主流媒体还没有这么叫嚣。但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们在美国媒体上看到“中国必须被毁灭”这样的言论,我也不会感到多么惊奇。


如果霸主遇到了挫折,反而会使其更加仇视打压竞争者。

1895年,英国殖民地南非矿业公司的高级职员詹森博士(Dr. Jameson)带领500名南非公司的警察及几挺机关枪,企图远征德兰士瓦,推翻德兰士瓦的保罗·克留格尔政权。1896年1月2日,詹森武装在库格斯多普被南非警察部队包围,除134人被击毙外,其余的人,包括詹森在内全部被俘虏。詹森远征之后,德皇威廉二世向德兰士瓦总统保罗·克留格尔拍发了一封著名的电报,表示祝贺,该电报恶化了英德关系。

1899年10月,德兰士瓦和英国之间的布尔战争(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英国被布尔人的游击战搞的焦头烂额。到1902年5月为止,英军已经在南非靡耗两亿两千万英镑军费(当时一艘无畏舰的造价也就是200-300万英镑),投入接近50万军队,战死两万多人。布尔人的作战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兵力从最高时期的88000人减少到22000人。

德皇的祝贺电报,德国对深陷布尔战争中英国的幸灾乐祸的情绪,以及英国在经济上进一步落后于德国,让英国的仇德情绪甚嚣尘上。英国国内主战派主张主张突然袭击的方式歼灭德国海军。1905年,英国政府公开经过德国:“一旦爆发对德国的战争,皇家海军会在对手从报纸上读到宣战消息之前就首先出击!

突然袭击,不宣而战是从私掠船时代起英国海军的传统。1807年,英国不宣而战,用突袭的方式摧毁了中立国丹麦的海军,并炮轰哥本哈根,杀死超过2000名市民。英国的媒体把对中立国的突然袭击,说成自卫行为("a bare act of self-preservation")。英国的议员称,对丹麦的袭击是正当的,因为英国认为丹麦可能有和英国敌对的想法。对英国来说,”莫须有“三个字就足以发动一场战争。

对英国先发制人攻击的恐惧,让德国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军,让英国行事有所顾虑。德皇威廉二世表示:“面对(英国)这样的利己主义,除了支持自己要求的实力外,什么都没有用。“

3、

1898年的美西战争,再次证明了,在扩张主义的强国面前,弱国不堪一击。对处心积虑要通过战争获益的强国,找个开战的借口,是很容易找到的。美西战争美国找的理由是西班牙镇压古巴人,以及一个至今都在迷雾之中的缅因号事件。

关于美西战争,可以看看前文。

《扒扒美国史,看看美国是如何对付敌人的》


英国陆军在布尔战争的的糟糕表现,英国经济的颓势,也增加了德国挑战英国的信心。

然而,在这个时候,英国这个老牌国家用极高超的外交手腕,扭转了颓势。

拿破仑战争后,英国的欧洲政策本来是维持欧洲均势,但不和欧洲国家结盟的。1848年,巴麦尊说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Lord Palmerston, "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正是英国政策的体现。那个欧洲国家冒头要当世界老二,英国就打谁。

1848年革命后俄国势力扩张,自居“欧洲宪兵”。英国就很快通过克里米亚战争,联合法国把俄国打回原形。

在布尔战争之后,英国意识到自己实力的衰退,迅速放弃不结盟政策,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结盟。1902年首先达成了英日同盟,随后1904年发生了日俄战争。英国一方面削弱了俄国,另一方面通过日本,阻挡了俄国在亚洲的扩张,让俄国重新把扩张重点放回到欧洲,特别是巴尔干半岛和奥斯曼帝国,从而加大了俄国和德奥的矛盾。

1903年,英王访问法国,和法国达成关于殖民地划分的秘密协议。英国就以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占领,来换取法国对英国占领埃及的承认,解决了法绍达冲突后英法的矛盾。同时,英国把德国有重大利益的摩洛哥许诺给法国,进一步扩大了法国和德国的矛盾。

英国把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许诺给他国,自己毫发无损,却赢得了同盟,还挑拨离间了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把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许给日本,把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许诺给法国)。 英国确实是外交领域的绝顶高手,不愧是欧洲的搅屎棍。

外交领域,美国是英国的好学生,我们想想今天在中国周边,南海,中印边界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也有所体会吧。

4、

摩洛哥危机是一战前的重大外交事件,资料很多。本文篇幅原因就不再赘述了。摩洛哥危机最终结果是德国的外交惨败。法国要求控制独占摩洛哥,德国希望摩洛哥维持独立,列强利益均沾。德国本来认为他提出的利益均沾方案应该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然而,在英国的巧妙的外交手腕和利益交换下,最终事与愿违。

1906年阿尔赫希拉斯会议,在包括美国、意大利和俄国在内的13个与会国中,只有奥匈帝国和摩洛哥支持德国。结果德国被迫做出让步。《议定书》尽管形式上规定承认摩洛哥“独立”,但是却规定摩洛哥重要城市和所有港口的警察由西班牙和法国共管,这意味着法国还是在事实上控制了摩洛哥。

阿尔赫希拉斯会议是德国外交的重大失败,同为三国同盟成员意大利的背叛,以及俄国和美国对英法的支持,都让德国感受到孤立和沮丧。这次会议中,奥匈是唯一支持德国的欧洲强国,德国和未来的猪队友奥匈的绑定进一步加强。

同时,法国也看到了多国协约的力量,英、法、俄在这次会议后走得更近了。德国取代了被克里米亚战争和日俄战争严重削弱的俄国,成为英国最大的对手。

1907年1月1日,克劳备忘录,这个和乔治凯南八千字电文经常相提并论的文件,被提交给英国国会。这个备忘录奠定了英国其后对德国遏制政策的总体基调。备忘录认为,德国对世界大国地位的追求导致了德国和英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即使德国没有挑战英国的想法,英国也不能信任德国,不能冒险放任德国的发展,英国必须用强硬政策遏制德国的扩张,包括宣传上丑化,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经济上打击。

1907年8月,俄国加入英法协约。英法俄协约国体系最终形成。

即使一个新兴大国没有挑战霸主的想法,霸主也无法信任实力快速上升的新兴大国,遏制打压是霸主的唯一选择。没有造反的想法,但有造反的能力,这就是干掉你的理由。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在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假设下,宇宙有如黑暗森林。地球上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

面对英国的包围和打压,德国的应对是强硬抵抗和打破英国的包围。

德国首相比洛1906年11月14日在帝国国会发表演讲:“一项旨在包围德国、在德国周围形成由大国组成的包围圈,以便孤立和瘫痪德国的政策对于欧洲的和平将是灾难性的。形成这样的包围圈不可能不对德国产生压力,而压力必然引起反弹。这种施压和抗压的结果最终将产生爆炸性结果。”

德国也没什么选择,只能以强硬对抗强硬,用打破对抗包围。

于是德国加快了海军建设。德国的海军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防御性的。不是建设一个世界最强的海军,而是一支英国无法轻易击败的“存在舰队”。用海军让英国不敢轻易进攻德国。

英德海军竞赛就此开始。英国要求按照“两舰对一舰”的速度建造主力舰。

德国其实不希望与英国对抗。为了缓和英德关系,威廉二世接受了英国记者的采访,试图解释德国不打算挑战英国。但他不知道,记者的笔是多么可怕。

威廉二世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自己是英国的朋友,自己希望和英国保持友好关系。但同时,他抱怨了英国对德国的敌意。这个采访最终的效果是一场灾难。

威廉二世在采访中表达了三个论点。

第一个论点是:展望未来,德国舰队纯粹是用于保护商船队,而不是为了挑战大英帝国而存在的。在英国记者的笔下,这一点被描写为德国皇帝的欺骗和说谎;

第二个论点是:回顾历史,在布尔战争期间德国对英国是友好的,法国和俄国曾经煽动德国干预第二次布尔战争;但是德国拒绝了,没有参加法国等国家组织的“反英大合唱”,威廉二世还亲自向他的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提出了如何打败布尔人的建议,并被英军统帅罗伯茨元帅所采纳。英国人认为,这是德国皇帝侮辱英国人的智商;

第三个论点是:威廉二世本人是喜欢英国人的,德国也无意挑战英国。可英国人却对德国充满猜疑,就如同“三月里的野免那样疯狂”。这一句话本来是情绪化的抱怨,英国人认为这是德国皇帝对英国人民公开的侮辱。(You English are mad, mad, mad as March hares. What has come over you that you are so completely given over to suspicions quite unworthy of a great nation?)

其实,威廉二世说的都是真心话。但在英国媒体的笔下,这些话都是德国皇帝对英国的欺骗和侮辱。英国媒体把德国描绘成英国最邪恶的敌人。

今天,我们看中美关系,其实也有类似的感觉。中国没有挑战美国的意思,中国也不想组建反美联盟,中国人本来也不讨厌美国。

但是,在美国媒体的笔下,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把一切都解释成中国的欺骗和阴谋。


5、

二十世纪初的大英帝国,和2020年的美国,有很多类似之处。

他们都是同时代人类文明的顶峰。都是前所未有的日不落世界帝国。他们的海军航行在全球五大洋,他们的殖民地(军事基地)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的时代,一个是Pax Britannica (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一个是Pax Americana(美国治下的和平)。他们都曾经是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主要推手。他们都有普世主义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优越感,都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与众不同的例外之国。他们认为自己理所当然的世界统治者,可以插手世界各国的事务

同时,他们也面临一样的问题。经济霸权的削弱,产业空心化和金融化,制造业被竞争对手超过。十九世纪还没有GDP这个概念,各国经济的比较,是用主要工业品产量对比。论制造业,中国也已经超过了美国。

如前篇文章所描述的,世界霸主一旦吸上了不劳而获的鸦片,戒毒很难。


《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是英国霸权衰落的原因吗?- 聊聊1870-1914年的英国》

强大的敌人可以振奋国民,制造一个强大敌人就是他们戒毒的办法。

他们都需要敌人,需要战争,在战胜了法国这个宿敌之后,整个十九世纪,英国都在寻找敌人。光是欺负欺负落后国家,扩大扩大殖民地并不能满足他们。最终,德国被锁定成为英国不共戴天的敌人。

而在美国打赢冷战后,中国也被锁定成为美国下一个敌人。

在寻找敌人的这段时间,两个国家都遭遇了严重的挫折。英国是布尔战争,美国是Covid-19疫情。挫折打击了两个国家不可一世的优越感,削弱了让他们自认高人一等的价值观。他们需要重新树立自信。制造一个敌人,再打败敌人,是他们重建自信的方法。

布尔战争后,英国上下对德国的敌意不共戴天。“每个属于和不属于外交部的人说的话都会让人觉得似乎我们在世界上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德国。”

Covid-19后,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也是每个人都看得到的。这种敌意,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深入到了美国的每一个人。

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都通过虚构事实来给敌人泼脏水。

1901年10月25日,殖民大臣张伯伦在爱丁堡发表演讲,为英军在南非对布尔人犯下的那些令人发指的暴行辩护,他以造谣的方法称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对法国平民的战争罪行要比英国对布尔人干的严重得多。张伯伦“虚构事实”拨脏水的做法激起了德国各界的公愤,于是英德两国媒体开始了激烈的骂战。

这场由于张伯伦虚构事实引发的骂战中,英国报纸当时所普遍宣扬的结论是:德国的回击表达的“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无法改变的对大英帝国的普遍敌意”。至于事实真相如何,并没有任何英国人关心。(参见 Fragile Rise: Grand Strategy and the Fate of Imperial Germany, 1871–1914)

今天关于Covid-19,中美两国之间的骂战,和当年英德两国,如出一辙。中国觉得,美国媒体的报道完全罔顾事实。而美国人,根本不关心什么是事实。中国对自己的辩护,全部被解释为中国对美国的欺骗和阴谋。

6、

在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中,德国遭受了更大的耻辱。法国公然撕毁了《阿尔赫希拉斯总议定书》和《马德里条约》向摩洛哥派出了军队占领了菲斯和摩洛哥的其它城市。德国提出了抗议,并派出军舰进入摩洛哥的港口。但是,在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威胁下,威廉二世和德国政府退缩了。


1911年11月4日,德国终于同法国签订了颜面扫地的法德摩洛哥问题协定:两国同意确保摩洛哥主权独立的1906年《阿尔赫希拉斯总议定书》作废。德国承认摩洛哥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这一事件在德国的结果则是触发了公众愤怒和狂热。愤怒的民众将法、德的摩洛哥协定视为堪与普鲁士1850年在奥尔米茨条约中向奥地利屈服那样的国耻。在这种全国性的情绪下,德国已经很难再继续向英法让步了。

看似拥有至高权力的威廉二世和德国政府,在公众的压力之下,遵守了对盟友奥匈帝国的承诺,走向了最终的战争。

后面的历史,就是一战了。

塞尔维亚极端主义者的刺杀德国猪队友奥匈帝国的费迪南王储,把欧洲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


7、

如果我们回头看,德国其实没有必要在1914年去开始这场战争。

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增长潜力,在1913年,已经远远超过了英国。英德的造舰竞赛,把英国拖得精疲力尽,德国其实却还是有所余力。德国在1870-191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英国快得多。43年中,德国经济增长了4.6倍,英国只增长了1.3倍。

德国打输了两次世界大战,城市被打成废墟,支付了巨额赔款,国家分裂了44年,但今天德国的GDP仍然比英国高很多。如果没有两次大战,德国和英国的差距会更大。

在1910年,德国军费与国民收入的比例,不比英国高;德国军队总数与人口的比例,和英国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

英国虽然可以从全球殖民地中获取利润,但同时英国维持全球殖民地的统治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随着民族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英国未来会越来越难以维持全球殖民体系。

如果没有一战这场全面战争。而是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像美苏一样,去打一场40年的冷战。英国大概率是失败者,也难以维持自己的殖民帝国。

德国一战前的外交,是完全失败。不但没有争取到有价值的盟友,反而被一个猪队友,拖进了全面战争之中。

奥匈在塞尔维亚的利益,对德国本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德国被奥匈拖入一战,最终英德两败俱伤,让美国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有人说,中国在世界上没有盟友。其实,有时,没有盟友比有更好一点。做为挑战霸权的老二,孤独有时是你的宿命。




如果我们看今天的中美关系,更接近一战前欧洲大国争霸而不是美苏冷战。

苏联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挑战者。不像德国在一战前经济上超越了英国,苏联在经济上,从来没有能够威胁美国的强大。

一战前的英德,更接近今天的美中。

看看当时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历史,会让我们对今天的世界有更多的认识。

世界将回到大国争霸时代,必须遏制中国,是美国目前的共识。我们不能抱有幻想了。

我们也不必抱什么幻想。在美国的反华情绪面前,我们的解释和沟通很难让美国理解中国。美国会持续的挑衅,各种极端的手法会一而再再而三。

中美关系不可能回到过去。美国不会放任我们的发展。要做好美国采用一切不可想象手段打压中国的准备。

这种打压和遏制,会比当年英国遏制德国更强硬。毕竟,英国和德国都是白种人,两国国王是表兄弟。

即使是美苏,也是西方大家庭的内部斗争。

而我们和美国,在文化、政体、人种、意识形态上都是不同的。



然而,被打压并不意味这我们就要用极端手段去解决问题。

我们要吸取德国当年的教训,我们要对自己国家的未来要有必胜的信心。

这种必胜信心指:中国一定可以通过和平的竞争超越美国。


我们不是二战前的日本,时间站在我们一边,不需要孤注一掷,不需要靠战争解决问题。

我们要建立起一支足够防御国土的强大军力,但要有定力,不能像德国一样,被意外事件拖入到战争中。

全球霸权是双刃剑。美国和英国一样,维持全球霸权这个巨大的负担,以及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最终会拖垮美国自己。

我们只要耐心一点,熬下去,扛住了,就会看到胜利的一天。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 《九阳真经》


内功练好,比什么都重要。


注:因为本文是历史主题,文章中参考了历史书籍和网络中的一战前历史的相关文章和图片。

这个从历史看今天的大国博弈,有时间会再写几篇。目前计划的几个题目:

古巴导弹危机中的三国博弈

从麦金德理论看海洋国家与陆权国家的百年争斗。以及边缘国家的尴尬处境

另外,会单独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的美国学派,这个鲜为国人所知,却主导了美国南北战争直到二战宏观经济政策,把美国带上巅峰的经济学派。

 

 

分享到: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查报纸网 www.cbzw.com.cn)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2-2021 查报纸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会员积分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