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 安徽省 北京市 重庆市 福建省 贵州省 广东省 广西省 甘肃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海南省 黑龙江 湖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宁夏区 青海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四川省 上海市 陕西省 天津市 新疆区 西藏区 云南省 浙江省
 评论 频道

新华社连发四篇评论,为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鼓与呼

报纸网 |发布: 2021-2-9 00:28|点击: 154|来自: 互联网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连发四篇评论,为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鼓与呼

中美关系大局毁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一

回望上世纪70年代,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中美关系破冰,其关键是“放眼未来”。如今,如何继续“放眼未来”,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越过湍流、平稳前行,同样需要非凡的视野和胆识。

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期待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成为国际上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原因很简单,过去几年里,中美关系遭遇了两国建交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美方一些政客固守冷战思维,把中国视作威胁,采取了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的错误言行,阻挠破坏中美正常交往和互利合作,试图推动中美“脱钩”甚至搞所谓“新冷战”。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中美关系大局遭遇阴霾,让中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受到损害,令人扼腕。

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说,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人心相通之桥拆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二

今年是“乒乓外交”50周年。1971年,“乒乓外交”用体育运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柔性对话,打破了中美两国相互隔绝的坚冰。第二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后,中国赠送的第一对熊猫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的特殊使者。

“乒乓外交”何以能“小球推动大球”,成为外交史上的佳话?其秘诀在于通过小小乒乓球,中美搭建起跨越太平洋的沟通之桥。从此后,中美人文交流之树开枝散叶,茁壮成长。

人文交流的“软身段”,起到了难以替代的“润滑剂”作用,两国人民的交往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强大基础。几十年来,人文交流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已成为中美关系三大支柱之一。去年中美新增友好城市4对,两国友好省州、友城已分别达50对和231对。2017年,两国人员往来超过530万人次,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超过40万人,美在华留学生也增加到2万人。

人文交流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美方数据显示,中国在美留学人员占在美全部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给美国贡献的价值超过150亿美元。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旗下“马可·波罗”智库去年发布报告显示,美国科研机构近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有中国教育背景,美国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与来自中国的人才关系密切。

经贸往来之势挡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三

“美中之间投资流不受地缘政治紧张影响。”这是英国《金融时报》日前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用两个“虽然”勾勒出不可逆转的中美经贸合作大势——虽然美国上届政府推动缩减在华投资,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证券的持有率近年一直高企;虽然美国上届政府政策给美中之间金融流通带来更大风险,但并没有影响市场对两国之间更大规模金融融合的期待。

《金融时报》的洞见是有数据与事实支撑的。2020年中美关系经历了建交40多年来最严峻局面,但中美经贸合作逆势增长,全年货物贸易额增幅超过8%。穿过美方部分政客鼓噪的“脱钩”“对抗”杂音,事实再次有力地证明,中美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美利益高度关联融合。

回看历史,中美经贸合作凝聚着几代人的政治智慧和不懈努力。从50年前“乒乓外交”为中美关系破冰,到21世纪初美方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再到建立多个机制性对话增信释疑,中美之间有分歧,更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需求。正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所说:“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科技交流之路断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四

近50年前,中美“上海公报”为中美科技合作定调:对中美两国互相有利,对进一步发展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这短短一句成为此后两国科技交流的基础性注脚。1979年,两国政府间第一个正式合作协定——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签署。自此,中美科技交流正式开启。

40多年来,从零星沟通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入合作,中美两国已互为不可或缺的科研合作伙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中美互为第一大国际合著论文合作对象,相互依赖远超其他任一国家。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正负电子对撞机、核聚变等众多合作项目让两国互惠共赢,基因组研究、量子计算、空间科学等领域中美共同参与的科研成果更让全球共享福祉……事实证明,中美科技交流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以及国际社会共同期待,合民意、得民心、顺潮流。

监制:吴黎明 闫珺岩 夏小鹏 徐倩

记者:高文成 韩梁 刘阳 许缘 邓仙来 曹筱凡 乔继红 郭爽

编辑:吴黎明 郑汉根 叶书宏 李蓉 刘小军 余申芳

视觉:徐晓蕾

相关报道

中美关系大局毁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一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今年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50周年。在《论中国》一书中,基辛格这样写道:“当美中两国第一次恢复关系时,当时领导人的最大贡献是愿意超越眼前的问题而放眼未来。”

“正确认识看待中国”“恢复正常交往”“妥善处理矛盾分歧”“开展互利合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日前同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举行视频对话,为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指出了路径。

中美关系大局毁不得,是因为冲突对抗没有未来。

上届美国政府对华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政策,根源在于美方一些人对中国存在战略误判。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者甚至是对手,这是犯了历史性、方向性、战略性错误。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两国完全可以也需要加强合作协调,实现共同发展。

过去4年间,中美关系已被埋了太多“雷”,挖了太多“坑”,投了太多“毒”,煽动了太多的仇恨和分裂,当务之急是拨乱反正,止跌止损。中美要把彼此视为队友而非对手,要相互照亮,而不是相互较量。中美之间可以有良性公平的竞争,但须防范冲突对抗、两败俱伤的危险局面。

中美关系大局毁不得,是因为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美国一些人迷信“美国优先”,妄想通过“脱钩”“断链”来阻挡经济全球化;他们迷信零和博弈,妄想通过打压制裁来阻挡世界多极化;他们迷信单边霸凌,妄想通过“退群”“毁约”来阻挡国际关系民主化。种种行径,不仅违背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背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40多年来,中美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相互交融最深、合作领域最广、共同利益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日前刊文说,美国地方官员正努力挽救与中国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关系,他们为之倾注了几十年心血。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文指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与中国“脱钩”是愚蠢的,不仅与中国甚至会与世界断绝健康而重要的经济关系。

中美关系大局毁不得,是因为时代挑战呼唤共同担当。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疫情大流行,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更加呼唤更多大国彰显大团结、展现大担当。

中美在2001年携手反恐,2008年合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4年共同阻击埃博拉病毒,2016年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实践证明,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当前,从应对新冠疫情到稳定经济,从应对气候变化到维护数字安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化解危机。中美两国面临着如何携手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课题。

诚如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所说,中美携手,可以解决世界上很多难题;中美合作,可为世界提供“领导力和远见”。

在巨变的时代,中美关系的巨轮能否保持正确航向,不仅与两国人民利益密切相关,也关乎世界前途与命运。莎士比亚说:“掌握我们命运的不是星座,而是我们自己。”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取决于我们的视野和选择。美方是时候拿出政治远见,同中方相向而行,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关键抉择。(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韩梁)

人心相通之桥拆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二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今年是“乒乓外交”50周年。1971年,“乒乓外交”用体育运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柔性对话,打破了中美两国相互隔绝的坚冰。第二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后,中国赠送的第一对熊猫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的特殊使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美两国人民和社会各界守望相助。美国不少企业、民间团体和友好人士向中方提供宝贵抗疫支持,中国很多企业、机构和民众也向美方伸出援手,包括为美方在华采购医疗物资提供各种便利。美国卡斯卡德小学学生们唱起改编的中文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为战“疫”中的中国人民送上鼓励和祝福,纯净的童声让人感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广泛深入的人文交流与沟通,是实现相互理解、避免冲突的最好途径。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中美加强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能够让两国关系更有温度、更有韧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

令人遗憾的是,上届美国政府掀起了一股抹黑、阻挠中美人文交流的强劲逆流。滋扰中国在美留学生、限制中国驻美媒体、关闭孔子学院等一系列错误和不得人心的政策措施,对人文交流活动起到了严重破坏作用。一直标榜“自由”与“多元”的美国,如此忌惮和阻碍人文交流,令人匪夷所思。一些政客秉持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开历史倒车,遭到广泛反对。美国前驻华大使博卡斯等许多美国人士斥责阻挠中美人文交流等行径是“重回麦卡锡主义”。

中美关系发展史蕴含着几十年来两国各界人士相互接触、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执着和辛劳,需要倍加珍惜。有学者把中美人文交流比喻为“不可或缺的氧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关闭的窗户”。人文交流犹如中美关系的生命线,越是在政治、经贸等领域出现问题时,越需要迎难而上,为人文交流注入更多活力。

事实上,在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的时刻,支持中美交流合作的力量从未缺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美国机构团体以及各界人士通过发表联名信、撰写文章、举办视频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持续发出反对美中对抗、支持美中合作的理性声音。哈佛大学已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指出,所谓美中人文交流“脱钩”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主张人文交流“脱钩”的人是少数派。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中美两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是无法阻隔的。人心相通之桥拆不得。中美民众往来越频繁,两国友好的基础就越坚实,务实合作就越红火。搬掉阻碍两国各界交往合作的“绊脚石”,中美人文交流必将取得更多积极成果。(新华社记者刘阳 许缘 邓仙来)

经贸往来之势挡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三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美中之间投资流不受地缘政治紧张影响。”这是英国《金融时报》日前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用两个“虽然”勾勒出不可逆转的中美经贸合作大势——虽然美国上届政府推动缩减在华投资,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证券的持有率近年一直高企;虽然美国上届政府政策给美中之间金融流通带来更大风险,但并没有影响市场对两国之间更大规模金融融合的期待。

40多年间,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相互交融最深、合作领域最广、共同利益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双边贸易额较建交之初增长了250多倍,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攀升到近2400亿美元。

然而,美国上届政府无视美国从对华经贸合作中获取的“利益顺差”,片面强调账面上的“贸易逆差”,炮制“美国吃亏论”,悍然发动贸易战,并鼓动美国企业撤离中国。部分反华政客更是出于一己私利,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无理打压制裁中国企业,鼓动“脱钩”和“新冷战”。种种妄图切断两国经贸往来、全面遏制中国的非理性行径,注定会失败。《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日前说,美国零和思维、遏制中国的政策不切实际。

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这是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强大内驱动力。两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高度互补,中国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开放合作,也反过来为美国等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据统计,中美经贸合作支撑美国超260万个就业岗位,两国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约850美元生活成本。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累计已超7万家,年销售额达7000亿美元。

贸易战并未改变中美经济高度融合关联的局面,两国经贸合作的需求不减。2020年,中美货物贸易额逆势增加,埃克森美孚、特斯拉、沃尔玛等美企扩大在华投资。金融领域,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大幅增加,同时华尔街持续扩大在华业务,美国惠誉评级公司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显示,91%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去年在中国市场仍保持盈利,87%的企业表示不会撤离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部前主任、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和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说,中美两国经济依然紧密相连。

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美国上届政府发动的对华贸易战,非但没有“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损害美国经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牛津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指出,中美经贸摩擦令美国损失20多万个就业岗位。贸易战还提高了美国企业生产成本,抬升了美国国内物价,扩大了贸易逆差,减少了外国直接投资,消耗了美国经济增长潜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合作不仅承载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关乎世界人民的利益。中方愿同美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并就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开展合作,助力两国和世界经济增长。

六年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写道:中美这两个有着不同文化和不同前提的伟大国家都在经历着根本性的国内变化。这些变化最终是会导致两国间的竞争,还是会产生一种新形式的伙伴关系,将对21世纪世界秩序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经贸合作仍然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放大利益交汇点,牢牢系紧中美经贸的“安全纽带”,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对两国来说都是唯一明智的选择。(新华社记者曹筱凡 乔继红)

科技交流之路断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四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近50年前,中美“上海公报”为中美科技合作定调:对中美两国互相有利,对进一步发展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这短短一句成为此后两国科技交流的基础性注脚。1979年,两国政府间第一个正式合作协定——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签署。自此,中美科技交流正式开启。

令人遗憾的是,上届美国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中国科技领域无端打压、密集“封杀”,手法恶劣,令人震惊。一些美国政客对推动两国科技进步、增进民间友好、带动全球多领域健康发展的中美科技合作视若仇敌,打着“美国优先”的幌子,固守零和思维,企图关闭交流大门。

然而,与40多年前两国学者间的零星联系不同,今天的中美科技交流早已形成无法阻挡的燎原大势。从硬件到软件,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研发,两国科技发展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彼此融合中不断优化巩固推进。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旗下“马可·波罗”智库去年发布报告显示,美国科研机构近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有中国教育背景,美国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与来自中国的人才关系密切。

对世界来说,中美科技交流合作更是“全球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成果为应对气候、环境、生态、能源、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对世界稳定发展持续产生深远影响。

可以预见,破坏中美既有科技交流合作,将打乱全球数十年建立起的科技合作生态与供应链良性反馈和循环机制;在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迫在眉睫的人类危机面前,给国际社会有效推动应对机制平添障碍;在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领域,让国际社会在伦理讨论、标准制定等方面难以协调;在基础科学领域增加科研人员的重复性劳动,减缓世界创新和发展的速度;在互联网等领域制造不同标准和体系,导致并加剧世界分裂……

事实上,中美科技交流之路不会被阻断。今天,难以计数的中美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务实合作,共同研究新冠病毒,共享疫苗和治疗工具的研发成果,为全球抗疫提供解决方案。美国权威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发表的论文显示,与新冠大流行前相比,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的涉冠状病毒的相关论文数量显著增加,这表明中美之间牢固的科学合作关系是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必然需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珍妮·李坦言,“鉴于美中紧张态势加剧,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们以为美中相关合作会减少,但令人欣慰的是,恰恰相反。”

在日益多元的世界中,科技霸凌无异于种族主义之邪路;在日益互联的世界中,技术围堵等同于孤立者之歪路。要维护和增进两国乃至全球人民的福祉,应优势互补,而非脱钩切割;应相互融合,而非彼此隔离;应合作共赢,而非冲突对抗。显而易见,中美科技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断不得,也不会断。(新华社记者郭爽)

 

 

分享到: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查报纸网 www.cbzw.com.cn)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2-2021 查报纸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会员积分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