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 安徽省 北京市 重庆市 福建省 贵州省 广东省 广西省 甘肃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海南省 黑龙江 湖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宁夏区 青海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四川省 上海市 陕西省 天津市 新疆区 西藏区 云南省 浙江省
 文化 频道

寻求乡村特色与文化创意“黏合”的振兴元素

报纸网 |发布: 2021-2-4 22:24|点击: 173|来自: 互联网

作者:孙红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涉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诸多领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激发内生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从江南的葛家村到高原的定汪村,宁波的艺术赋能生动实践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益启示。

教授带队、村民参与。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丛志强和团队的“艺术家驻村”试验中,宁波市宁海县的葛家村完成了从以山上毛竹为生的“普通村”到充满无限可能的“网红村”的美丽嬗变——截至目前,总投入近200万元,共同推出了1000多个艺术品、近百个空间,吸引了十万多游客。以艺术设计为载体提高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让村民赋能乡村,是葛家村模式的核心。葛万永的桂语茶院、葛运大的鸟巢游乐场、葛品高的乡间图书馆、葛桂仙的姊妹画廊、叶仙绒的家庭美术馆……在葛家村,丛志强团队深度挖掘并厘清乡村文化资源,再由“乡建艺术家”们打造出洋溢着蓬勃生机与诗情画意的艺术空间。葛家村经验展现出了独特的意蕴与价值。

中华民族丰富的农耕文明成果沉淀于我国的众多农村,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葛家村正是其中一员,富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与艺术特点。它的蜕变是艺术赋能乡村成效之卓越的有力证明。艺术赋能乡村注重对乡村原生态文化的发掘与传承,能够梳理出不同乡村文化的脉络与纹理,实现乡土文化的自我服务、自我创新、自我发展,最大程度地推动农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助于乡村实现从发展美到长久美、从风貌美到风尚美、从形式美到内涵美,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2000多公里之外的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定汪村“牵手”葛家村,总结并借鉴葛家村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因地制宜构筑文创精品,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在葛家村村民和丛志强团队的带领下,“葛家军”以现身说法的形式给当地村民上课、示范景观设计改造,与之进行艺术思维碰撞。这种村民带村民的方式让“葛家军”成为主角,也让定汪村村民的眼界更开阔、创造力更充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书院”“葛家小院”“织梦坊”等创意景点不仅融入了定汪村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这个村庄独有的生产、生活与风俗,为其开启了发展新篇章。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核心内容。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艺术赋能乡村是具有无限潜力的有效途径。葛家村和定汪村的故事说明,艺术赋能乡村能够唤醒村民与土地的亲密关系、帮助村民致富,更能够充实村民的精神世界,着力打造出乡村文化综合体和农民群众共享的精神乐园,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脱贫质量、有利于建立防止返贫和新致贫长效机制、有利于建立注重乡村文化艺术品牌的创建机制、有利于培育发展经济新业态。

用艺术改善葛家村和定汪村是具有创造性和推广性的举动,但“移植”经验,绝不是过于简单的文化复制,而应当寻求乡村特色与文化创意高度“黏合”的艺术元素,开发彰显一村一品艺术特色的产品与服务。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4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查报纸网 www.cbzw.com.cn)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2-2021 查报纸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会员积分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