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 安徽省 北京市 重庆市 福建省 贵州省 广东省 广西省 甘肃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海南省 黑龙江 湖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宁夏区 青海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四川省 上海市 陕西省 天津市 新疆区 西藏区 云南省 浙江省
 财经 频道

东三省科技家底蕴藏“东北价值”

报纸网 |发布: 2018-10-19 14:55|点击: 661|来自: 经济参考报

  东三省曾因其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而闻名于世,地位举足轻重。这里科技实力雄厚,有着一支规模庞大的科技大军,产业和科技底蕴厚重。
  东北地区的一大突出优势,就是拥有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一方面,东北地区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1所“985”、“211”高校,以及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技术服务的人员达数十万人;另一方面,东北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造就了一支规模庞大、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
  东北振兴,科技先行。人力资本长期投资所产生的累积效应,为东北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智力基础。因此,如何抓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个“牛鼻子”,激活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便成为重构东北地区竞争优势的关键。

  吉林:创新驱动爬坡过坎
  在东北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吉林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近年来,吉林通过搭建平台、精准帮扶、吸引人才,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搭建平台
  近年来,吉林省政府搭建了一系列平台助力创新创业。这些平台不仅为当地带来具有活力的企业,也推动了经济增长。
  在一个创业路演大厅里,中科院院士汪尔康在台上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水质监测系统、生化需氧量现场实时监测技术和水质在线分析仪,台下评委听得十分仔细。今年8月,吉林省举行了“百名院士进吉林”活动。通过举办院士路演,让院士的科研项目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自2009年至今,吉林省已建立了55家院士工作站,为推动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吉林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于2013年建立院士工作站后,企业依托院士工作站申请发明专利4项,新增科技创新产值3亿元。吉林省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陶文铨于2013年建立院士工作站后,获得发明专利4项,该企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企业之一。通过今年举办的“百名院士进吉林”活动,又有18家新建院士工作站集中授牌,一批院士创业项目正式签约。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各类路演会,组织国内投资机构与创新项目对接,已成为吉林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手段。长春中际互频科技有限公司在多次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后,凭借“无线供电技术应用平台产业化项目”脱颖而出,仅半年就获得A轮融资5000万元,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一批具有开放功能的平台,吉林省的企业还加强了对外影响力。在长春新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兴隆保税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内,集聚了众多的进出口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和服务贸易企业,为加快吉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仅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例,这里就聚集了50多家海产品加工企业、120多家物流协作企业,产值达100多亿元,成为区域性海产品集散地。
  精准帮扶
  为了精准扶持企业成长,当地政府推出实招硬招,出台一系列精准政策和帮扶措施,帮助企业尽快解决难题。
  研发能力弱、买不起贵重仪器设备、产品出来了没法进行尖端检验检测……如今,困扰小微科技企业成长的难题有了新解法。长春市推出免费科技创新券制度,企业凭借创新券,就能获得中试检测等各类科技服务,像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一样。
  创新券制度的实施,特别是帮助企业进行小试、中试的研发服务券的推行,为区域内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撑。目前,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的专业机构及吉林大学、中科院、农科院等重点实验室,共计21家机构为进驻长春新区的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凭借创新券,可购买到400多项研发服务。
  除了政策“给力”,当地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上也动了不少脑筋。
  今年7月中旬,不少企业家被邀请进入一个名为“长春新区企业高管”的微信群。群成员由100多位高新企业高管和长春新区各部门负责人组成。成立时,长春新区工作人员发了群公告:“如果企业在运营中遇到什么困难敬请提出,相关部门会全力解决。”
  成立初期,不少企业高管持观望态度。看到大家有顾虑,新区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请大家畅所欲言,我们就是希望‘足不出群’帮大家解决难题。”
  有两家企业提出问题:公司附近一直没有通公交车,员工上下班都是企业来解决,负担有些重;公司所在的光智园从昨天开始网络不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正常工作……不到半个小时,两个问题就有了落实。看到效果,更多企业家开始提问题,情况涉及审批手续、企业周边环境等。大大小小的问题被一一记录和协调,很多问题都是有关部门加班解决的,基本不过夜。
  “‘放管服’不仅要简政放权,也要做好服务。我们要让企业家安心经营企业,其他问题由我们来搞定。”软环境办公室的负责人在群里说。
  引才留才
  吉林大学首届未来科学论坛于9月17日在吉林开幕,论坛邀请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主任哈特穆特·米歇尔参加。这并非他首次来吉林。
  2017年12月,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受聘为吉林大学名誉教授。目前他已经与吉林大学开展两方面合作:一方面是担任博士生导师,为学校培养顶尖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共同研发出三四种新药,其中包括抗癌类药物。
  远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郭春雷教授每天都会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中美联合光子实验室的团队召开视频会议,他牵头的飞秒激光应用项目吸引了来自美国、俄罗斯、印度的专家来长春市工作,联合实验室已经成为国际人才聚集的“小洼地”。
  引才留才,政策先行。今年,吉林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人才落户,包括扶持创新创业、放开人才薪酬限制、给予安家补贴等。引入吉林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得200万元安家补贴。
  长春市发布《关于实施“长春市高端人才年度奖励项目”的通知》,详细地描述了适用“个税返还”的群体。对于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及高级技能人才,按其贡献大小,以奖励的方式,一次性返还其缴纳个人所得税中市区两级留成部分共24%,最高奖励额度20万元。所需资金由市本级、企业(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所在城区(开发区)两级政府各承担5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长春的中直龙头企业,集聚大量高层次人才。此次政策发布,仅这两家企业就有近3000名高端人才收益政策红利。(记者 孟含琪)
  辽宁:在科技成果对接上下功夫
  院所的积极性,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辽宁省科技厅成立多个成果转化工作小组,集中赴各高新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调研,将成果对接由“问答题”调整为“选择题”,把专家成果信息按照细分产业分门别类制成成果菜单,方便企业对接。同时,将企业基本情况提前推送相关院校。
  这些措施,使企业参加成果对接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实现了“要求企业参加——企业要求参加——企业竞争参加”的可喜转变。
  “过去我们主要是企业自身研发,围绕现有产品开展升级改造。” 鞍山森远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占军介绍,企业主要业务是研发生产公路养护设备,通过科技厅组织的对接活动,和大连理工大学、沈阳铸造所等联合开展“铸型3D打印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转化工作,扩展了新的业务领域,产品已经在铸造领域开展应用,预计将成为企业未来主要经济增长点。“高校、科研院所是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能够根据企业的特点开辟新的领域,让我们非常受益。”
  很多达成合作意向的成果最终没能落地,是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信任不充分。为解决这一问题,辽宁省科技厅引入多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第三方,通过市场机制提供专利服务、成果定价评估、研发费用归集等全服务,提升了对接活动的实效。
  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近年来,辽宁科技成果转化省内落地率明显提高,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东北大学与辽宁华信钢铁共性技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辽宁钢铁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可形成年产近10万吨直接还原铁以及优特钢生产能力,直接促进辽宁钢铁产业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延长中科(大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计年营业额上亿元;中科院金属所的稀土钢技术在鞍钢、本钢应用……据了解,中科院金属所、沈阳自动化所等科研院所与鞍钢集团、黎明发动机、沈阳中科三耐新材料等企业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121项。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上,依托沈阳分院的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已经与鞍山、丹东、营口、阜新、铁岭、沈阳、辽阳、锦州和大连市科技部门共建了9个分中心,按照“平台中心+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的模式推动与辽宁的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中科院科技成果在辽宁的转移转化。
  大连化物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延长石油集团每年对所里有400万元的探索性经费支持,用于支持“萌芽期”的新项目,一旦项目突破实验室小试,成为新的产业发展增长点,延长石油集团会继而与化物所签订正式的技术合作合同,双方共同推进项目的中试及开车运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力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辽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个时期,辽宁将重点围绕如何激发各类主体动力、如何提高转移扩散能力、如何加强科技成果供应等问题,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到2020年,省内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达到6000项以上,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达到600亿元,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辽宁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
  高校、科研院所两年转化科技成果近1.4万项,省内转化率达到50.1%;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创历史新高……“十三五”以来,辽宁科技成果的不断转化正在为经济发展培育出新动能,最新数字显示,全省技术交易年合同成交额达到409亿元,同比“十二五”末增长40%。
  全方位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环境
  长久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不畅格外困扰辽宁。本地科研成果转化外流严重,高校院所与企业对接不上,“最后一公里”走不通,拖累了辽宁的创新进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要做的不是在科技成果外流时进行行政干预,而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就是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凭借环境来留住人才和科技成果。”辽宁省科技厅厅长王大南说。
  今年6月,辽宁研究制定了《辽宁省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完善顶层设计。开展系列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果。
  上半年,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转化科技成果2140项,合同金额10.3亿元,省内转化率为51.2%。同时,全省技术市场登记技术合同6342项,成交金额127.3亿元,同比增长17.4%。
  同时,加快建设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科技成果转化载体,目前全省备案众创空间数量累计达到206家,在孵企业和团队近9000个。组织成立了由2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组成的辽宁省科技创新孵化联盟,通过举办项目路演、论坛及技术大讲堂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记者 王莹)
  黑龙江:“锁在实验室”的成果集中发力
  在东北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黑龙江瞄准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激活科技资源,激励科研人才,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
  走进哈尔滨哈船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成果展示台上摆放的雷达显控终端、海浪监测仪、气象传真机等多款产品,涵盖了船舶导航、海洋测绘、智能船舶等领域。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利强依靠在船舶智能导航领域的技术积累,转身成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如今省里、学校都支持,出来创业心里有底。”他说。
  黑龙江省拥有700多个科研机构和近80所高校,诸多高新技术成果曾一度“锁在实验室”。瞄准制约人才创新的“堵点”,黑龙江省2015年以来出台了130余个有关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文件,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兼职兼薪、本科生保留学籍创业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护航”。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90后”夏云飞,毕业后留在了导师王振波创办的哈尔滨博尔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总监身份创业,参与攻关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已经获得8项国家专利。
  黑龙江省打破条框,推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给人才股权期权和分红奖励,以“财富”回报“才智”。鼓励高校院所创办经济实体,对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提供科技服务的收益,同级财政予以全额返还,不冲抵财政性经费预算。仅两年时间内,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就依托其在航天、机器人、船舶海洋等领域的优势,注册成立了181家科技企业。
  手握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晶、谭立英这对“科技伉俪”成立了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注册资金2亿元中,有1.332亿元是其持有的“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作价入股。
  在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青年教授赵丽丽成立了化兴软控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工艺流程优化,为新疆、江西等地30余家新能源、光伏、半导体企业提供服务。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院里将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收益的80%至90%奖励科研人员。2015年以来新孵化成立企业67家,目前在孵企业103家。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黑龙江省已建成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科技投融资等7个服务平台,吸引了101家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入驻,为科研成果和科技服务供需双方“联姻”。此外,连续3年举办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大会,组织科技投融资对接,促成419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融资68.58亿元。
  数据显示,黑龙江全省2015年以来累计培育科技中小微企业1.1万余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2000余家,其中82家企业上市。这些企业正渐显后发活力,吸纳就业人员4.9万余人。
  黑龙江省深谙“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持续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正逐渐形成。
  前不久,黑龙江省不少市(地)委书记陆续走进高校,与师生面对面,推介自己所在城市,释放招才、引才、爱才、用才的强烈信号。“城市升级需要创新推动,其关键还在于尊重、发挥好人才的智力支持作用,精准发力、持续用力,集聚‘智’能量。”佳木斯市委书记徐建国说。
  黑龙江省科学院专门设立了“海外人才工作站”,目前已有来自17个国家19家大学院所的30余位海外学者签约入驻。黑龙江省还开展“龙江科技英才”选拔,不唯资历、年龄、身份,坚持创新技术引领和成果转化贡献导向,一些投身科研一线、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潘洋说,黑龙江要扬科技底蕴浑厚之长、避自然环境之短,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要在工资待遇、住房医疗、科研项目、职称评定等多方面综合发力,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在这里安心、安身、安业。

 

 

分享到: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查报纸网 www.cbzw.com.cn)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2-2021 查报纸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会员积分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